發展穴位貼敷綠色療法,傳承發展中醫藥文化
發布時間:2020/05/18 11:29:09
長久以來,人們對中醫外科疏于了解甚至存在偏見。有人覺得它只治傷筋斷骨、跌打損傷和針對頸腰椎方面的疾病……其實不止如此,許許多多的內科疾病,通過外治法取得了非常確定的療效。
穴位貼敷療法是在針灸學基礎上應用中藥作用于腧穴,通過經絡對機體的調整作用,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療法。
該法歷史極為悠久。早在原始社會里,人們用樹葉、草莖之類涂敷傷口治療與猛獸搏斗所致的外傷而逐漸發現有些植物外敷能減輕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傷口的愈合,這就是中藥貼敷治病的起源。
清代的徐大椿曰:“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藥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活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
膏藥外治,避免了內服藥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療效確切,經過多年臨床試驗,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
藥物直接貼敷于體表穴位上,藥性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滲透皮下組織,一方面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另一方面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直達臟腑失調、經氣失調的場所,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效應,從而發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
而傳統的注射及口服療法除損傷神經、血管、肌肉等組織和腸道反應,使病人不易接受外,這些方法都易使藥物通過全身的血液循環及腸道破壞,而真正能到達疾病的藥物少之甚微,所以用藥量極大,并且療效較差,而膏藥的外治療法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使藥效數倍提高,而且不易產生耐藥性。
穴位貼敷3大作用
穴位貼敷療法適應癥廣、療效顯著、安全無毒、患者樂于接受,在防病保健方面應用廣泛。不僅在外科、 骨傷科、五官科、胃腸科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療效顯著,對兒科、內科和婦科也有顯著療效,尤其對老幼虛弱之體,攻補難施之時或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更有內服法不具有的優點。